耕字和思考是人生的两种方式
西溪三堤十景之一——西溪三堤
紫汀专业号 | 2009-2-9
西  溪  三  堤
 
 
字数:2882
 
随着西溪综合保护工程一期、二期、三期的实施,寓意“福禄寿”的绿堤、福堤、寿堤和天目山路延伸段、文二西路、西溪路,就构成了西溪道中的陆路部分了。
车子行在天目山路延伸段,你会发现杭州的西部在近年的道路改造中变得日益宏阔。宽宽的沿山河依着同样宽宽的天目山路,这是一条花团锦簇的路,让你的西溪之路感觉特别的“舒展而清扬”。
福堤、绿堤、寿堤作为西溪的三堤,谐音“福禄寿”,传承并创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韵,又赋予了景区对八方游客的美好祝福。而是不是取“福、禄、寿”,还是取“福、绿、寿”,是这次西溪“三堤十景”评选中最为热烈的话题,老爷子们争论得简直面红耳赤,谁也说服不了谁,最后只能投票决定。
福堤就是原来的花蒋路,意寓盛世修堤,造福百姓。“福堤”全长2300米,宽7米,自南向北贯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,间以六座“福”字桥,即:元福桥、永福桥、庆福桥、向福桥、广福桥、全福桥。
福堤象征杭州是座“最具幸福感的城市”。两侧有御临古镇、高庄、交芦田庄、交芦庵、曲水庵、洪园、河渚街、蒋村集市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众多景点。
元福桥原名叫王家桥,向福桥、广福桥、全福桥是改造的,全福桥就是原来的老少桥,永福桥和庆福桥是新建的。这六座福字桥既连通了福堤水路和陆路的生态景观廊道,也构筑了主题植物景观廊道,更是通过对西溪“梵、隐、俗、闲、野”特色的把握和历史文化碎片的挖掘、整理、保护和展示,将梵文化、士大夫文化、隐逸文化、乡土文化投影在此,体现了既源远流长,又序列完整;既内容丰富,又特色鲜明的西溪文化特质。尤其是把传统文化因子和纯粹文化特色的有机融合,使西溪文化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和独特性。坐在电瓶车里倘佯着,看看西溪的风物,看看西溪的碑石,看看西溪在水一方的伊人。原来,风景就在自己的身边,似乎不用伸手就可以满握,幸福也就在这一瞬包围了你,也感染了你身边的人。
绿堤原本是文三西路延伸段。“绿堤”东西全长1600米,宽7米,两侧植被丰茂,生态良好,景观优美。绿堤寓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杭州打造生态城市相呼应。绿堤犹如一串五彩的珍珠,自西向东串起了湿地生态植物园和湿地植物展示区,是西溪的生态堤和科研科普长廊。绿堤也有绿意盎然,绿茵葱茏之意。绿堤确切地说,是一条湿地植物群落的展示带。以鸢尾及观赏草百日草、细叶针茅、蒲苇、班茅、鼠尾草等为主花境的是一号花带,以萱草、白长春花、毛茛花、月见草、霍香、薰衣草、一串紫、紫茉莉、千日红、醉蝶花、玉簪等香花蜜源植物为主花境的是二号花带,以花叶燕麦草、五节芒、芦竹、山麦冬、柔穗狼尾草、钓钟柳等观赏草为主的为三号花带,这样的罗列下去,有十条花带之多,不要说见过,更多的连名字都没听说过。如果小朋友来春游,回去的日记里肯定是写满了花的海洋、花的世界这样的语句。东侧的水生花园是以鸢尾、千屈菜、菰、荻、菖蒲、水蓼、水烛等植物群落为单元,创造了鸟类栖息的乐园。当然了,绿堤的湿地经济作物,芦苇、菱、茭白、慈菇、芋……倒是我们耳熟能详的,至多就是有的你爱吃,有的不喜欢而已。到时,来西溪采采菱角、采采茭白、采采莲蓬,说起来就是浓浓夏日的“三采”行动了。而在绿堤两侧,西溪特有的柿子树,错落而挺拔在溪岸上,在众多乔木、灌木的簇拥下,大有君临天下的威仪,而当满树分黄缀红,柿果累累之时,这个西溪的“骄子”就更加抢尽了风头。
寿堤与五常港并行,南北全长约5470米,宽4.5米,是西溪湿地中最长的一条堤。寿堤的取意也与杭州市打造健康城市的目标相吻合。
果然,寿堤还真是有些绵长的。它是目前西湖、西溪六条堤中最长的一条堤,也暗命了长寿的寓意。就象书法家书写寿字,也都会写得比别的字长一些。寿堤两岸水网纵横,古树森森,朴野幽趣,景观天成。幸好还有电瓶车忠实地相跟着,一看到好看的景,就跳下来,拍个尽欢。沿线的龙舌环绿、慈航送子、洪园隐秀、幔港寻幽、桥亭思母、柿林秋色、村埭田园,说不尽的美景如画。同行的一位老师说,杭州人真是有福,给了你们一个西湖,又给你们一个西溪。我接口说,“双西共舞”呗,这可不是吹牛吹的,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
天目山路延伸段、西溪路、绿堤、福堤、寿堤是西溪的陆路,那么,西溪的桥,就是西溪的水道了,也因此,西溪的桥成了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在意料之中的。桥,作为一种交通设施对于西溪来讲是至关重要的,即使历经风雨,石桥却安然无恙,成为西溪历史岁月的见证。从它那磨光如镜的石板以及深凹的车辙中,你会触景生情,浮想联翩,感叹历史的沧桑和久远。而辗转来去,那么多的桥,又那么多的样式,却是着实令我稀奇不已。又是拱桥、又是平桥,又是木桥,又是石桥,而最多的是梁式石桥,它的简约之美,让人不免联想明式红木家俱的清韵。
桥在这里更多起的是风景的作用,桥上的人也自然是一道道流动的风景。西溪现存的N座古桥新桥。2006年我在参与西溪老村课题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调研,100年以上的就有施家桥、荣庆桥、通元桥、忠驾桥、普济桥、伍郎桥、圣庙桥、青龙桥、庆福桥、李丁桥、赐福桥、长春桥等等,有的有莲花图案,有的有“平升三级”图案,有的有万年青图案,有的有对联或题名,道出了西溪桥的源远流长。依托西溪综保工程,有的进行了原地保护,有的搬进了景区安了新家,共同见证了新西溪的历史变迁。
有桥的地方肯定有河埠头,河埠是西溪作为水乡重要的形态特征符号之一,在功能上主要满足邻里各户汲水、洗涤、停泊的需要,活动者主要为妇女,几乎是专属妇女的一个领域性空间。当年主妇们在此劳作戏谑,河埠成了社会交往点以及行为心理上的凝聚点,体现着邻里间的归属感,并互相影响着各自的生活、行为方式。西溪现存的新老河埠还有不下数十处,虽然听不见梆子的敲击声,但古老情怀还是在踩台阶的时节有了回应,勾勒了我们昔日“清清河边草”的童年。
说起西溪道中的趣事,还要添上《遵生八笺》所录的“西溪道中玩雪”这一段,他们发现的世外佳景是这样的风雅。“太阳虽已出来,雪还没有消融,竹眠低地,山白排云,风回雪舞,扑马嘶寒,玉坠冰柯,沾衣生湿。遥想梅开万树,目乱飞花,自我人迹远来,踏破瑶街十里,生平快赏,此景不多”。
而暮色中的西溪道中也是很有看点的去处。华灯初上的天目山路延伸段更显宽阔,八车道加上绿带作屏,开着车就有了“一马平川”的恣意。高大的香樟树下是修剪平整的绿篱,红的红花继木,金的金叶女贞,春日里更是繁花似锦,说是城西最漂亮的景观大道也不为过的。除了一辆一辆依次而过的车子,在道上行走的人少得很。难得有几个,也是居家客,笃悠悠的步子,怎一个“闲”字了得?!而平行线的西溪路看来有浙江小县城的风情。一路的七店八铺依次杂陈,不显零乱,这大约是“杂乱有章”吧!灯光也是亮亮闪闪的,行人多得象在赶集,一波一波络绎不绝。这一带看得出来在外打工的创业者很多,脸上也多了些劳动的艰辛,忙完了一天的活计,也抽个空闲外出散散步,脚步却也总学不会闲庭信步来,走着走着又快起来,回头看看同伴,一脸的郝然,给这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的都市生涯添些茶余饭后的佐料,甚至,会时不时地笑笑,带进了睡梦里,祈盼着,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。
何不,借一船春风,去西溪,且将那“栏杆拍遍”,节赏云天。
 
修正于2008年10月18日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